第(2/3)页 他头都没有抬,对刚刚进来恭敬汇报的家丁随意摆了摆手,语气淡漠地说道:“就说本公爷不在,外出巡视江防去了。” 家丁躬身退出,轻轻的将书房门轻轻掩上之后,偌大的书房内又恢复了寂静。 徐弘基保持着低头的姿势,良久之后,他才缓缓抬起头来,将目光从信纸上移开,脸上掠过一丝复杂难明的神色。 “陛下竟要改组五军都督府?重新振兴勋贵子弟……”他放下书信,指尖无意识地在光滑的红木桌面上敲击着,喃喃自语。 没错,这是一封从定国公徐希从京城传来的书信,至于为什么? 还不是因为他那个不孝子徐允祯,仗着自己定国公世子的身份在天津大营肆意妄为,结果撞到了铁板,被福建水师总兵罗澜毫不留情地杖责十五军棍,颜面扫地地扔在了天津卫。 连徐希费尽家财,好不容易为他争取来的在御前露脸、积累军功的参军机会,也被这个逆子白白断送。消息传回北京,徐希气得几乎差点将这逆子打死在祠堂。 虽然还有南洋债券在手,不至于血本无归,但是他定国公在陛下心中的位置,经此一事,已然落了下乘。 就连陛下设立的御前参谋司,入选的勋贵之中,竟仅有英国公一人,他定国公府已然落后一步。 徐希反省再三,不甘颓废,连娶三房小妾,指望着自己老树开花,能为定国公府再培养一位得力的继承人。 不仅如此,定国公为了弥补自己在陛下心中的形象,思来想去,又打听到陛下已派遣心腹太监魏忠贤南下南京,意欲整顿南直隶积弊,当即就想起了同气连枝、驻守在南京的魏国公一脉。 两人本是一脉,又分居南北两京,在地域和实际利益上也没有什么直接的纠纷,是故平素也经常有书信往来,关系倒也不差。 信中,徐希详细介绍了当今陛下的性格如何强势果决,登基以来如何乾纲独断,以及京畿之地如今已聚集了数十万精锐之师,军容鼎盛。 更让徐弘基读之心惊的,是信中披露的京城局势:陛下锐意革新,欲改组早已形同虚设的五军都督府,筹建一个真正掌握实权的“帝国都督府”,旨在重振勋贵子弟,使其重掌兵权;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