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此事着急的可是那帮文臣,他只要将最终的考察与决定权牢牢握在了自己手中就行,选出来的人选,他要是满意还好,不满意那就继续选,直到他觉得满意再说。 刘若愚连忙躬身领旨:“奴婢遵旨,这就去传谕各部,按制举荐。” 处理完此事,刘若愚并未立刻退下,脸上转而带上了一丝恭谨而略带喜气的笑容,低声道: “皇爷,奴婢尚有一桩大喜事要禀奏。钦天监已遵旨择定三个吉日,皆是上上大吉之期,最宜举行大婚典礼,恭请陛下御览圣裁。” 说着,他双手恭敬地奉上一份文书。 朱由校接过来,见上面用朱笔清晰地写着三个日期:天启二年二月廿二、五月十六、九月二十九。 朱由校闻言,微微一怔,伸手接过文书,看着上面的三个日子,倒也没有过多的考虑,随便指着中间的一个 “就这个吧!” 他随即取过朱笔,在“五月十六”上画了一个圈。 二月太急,三大殿正在修缮中,就算有水泥和系统工匠助力,那也需要一定的时间;而九月又拖得太久,五月正好。 刘若愚躬身称是,又提醒道:“皇爷圣明。既然吉日已定,依制当诏告天下,使万民同喜。是否命礼部即刻着手拟诏,择吉日颁行?” 朱由校点头:“准。着礼部拟诏,昭告天下,以明正朔、安民心,朕之大婚,当使四海皆知,万民同喜。” “准!”朱由校颔首,“朕之大婚,当昭告天下,以明正朔,使四海皆知,万民同喜。” 他稍作停顿,语气带着一丝肃然:“然,让朝廷下文,须明示三点,其一,各省官员不得借大婚之名搜刮地方、擅增赋税,累及百姓;其二,严禁各地官员制造所谓'祥瑞'以邀宠媚上,此等虚饰之风,朕深厌之; 其三,各藩属国当循例进献国礼,然回礼当以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为主,此乃圣人之道、教化之本,既显天朝文明之盛,亦彰朕以德化远之志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