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赵匡胤缓步走到案几前。 他再次取起那本标注密密麻麻的边军粮草册,指尖轻轻停在“延州棉衣”几字上,微微一顿。 他记起自己当年还在军中的岁月—— 隆冬时节,寒风刺骨,披着薄甲在冰雪中奋战。 那种寒冷深入骨髓,让他至今仍难忘。 如今登基为帝,怎能让麾下的将士再受昔日之苦? 更不能让百姓再陷入战火与流离。 他提笔,在清单末端添上一行笔迹遒劲的文字: “命延州镇守将每五日奏报军情,若有军需短缺,得越级上奏枢密院,毋得拖延。” 落笔之后,他缓缓放下笔,目光越过窗棂。 紫宸殿庭院中,几株腊梅含苞欲放,晨光洒落在青砖之间—— 映出一派祥和之气,宛若新立大宋的太平景象。 “兄长,西北军的粮调是否再核实一遍?”赵光义低声问道。 赵匡胤点头应道:“务必再查!” “军粮一分不准出错——这关乎边防稳固,关乎将士生死,容不得半点疏忽。” 兄弟二人重新伏案,手执算筹,一项项校对账目。 他们知道,护天下的基石,不在口号。 而在每一次精准调度、每一寸为民之心、每一份不懈的责任。 唯有如此,方可使大宋不重梁朝覆辙,让百姓永享安宁。 …… 洪武年间! 金銮殿内晨光透窗,洒落在案上摞成小山的大明律修订稿上。 朱元璋执笔凝思,笔锋悬于“贪腐官吏”条目,眉宇紧锁。 詹同与蒋瓛侍立两侧,詹同手中捧着新定的“民生条律”,躬身奏报: “陛下,臣与刑部再三斟酌,欲在大明律中增补‘劝农桑’条。” “凡州县荒农三成以上者,主官一律革职查办!” “另设‘赈灾期限’,灾至三日不报者,当问罪论处!” 蒋瓛躬身补道: “陛下,锦衣卫方查得苏州府数官与地主勾结,占民田千顷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