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卢植闻言一愣, 深深地看着吕布, 却发现此刻在吕布的脸上, 只有云淡风轻的一抹微笑,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特异的表情。 卢植看得十分的仔细, 看了半之后, 突然仰大笑起来: “哈哈哈,这可当真不准。我卢某人不打诳语,我可真不敢保证某家将来是否会有二心。” 话音落下之后, 卢植似笑非笑地再次看向吕布。 吕布面色不变, 沉静地开口道: “我知道。然而,学生虽然不才,但亦知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。我既然选择先生,我便相信先生,同时也是在相信我自己的眼光。” 卢植收起了笑容, 看向吕布的眼神中划过一道莫名的意味, 定定地看了吕布半晌, 卢植突然站起身, 恭敬地向着吕布行了一个全礼, 朗声开口道: “主公请恕老朽方才试探之罪,卢子干自今日起,定将为主公宏愿兢兢业业,赴汤蹈火在所不辞!” 整个过程之中, 吕布始终不发一言, 直到卢植完全完之后, 他这才起身上前扶起卢植道: “先生,我等这句话等了许久了。” 吕布的很是真诚, 确实,自从得知卢植的消息之后, 吕布便迫不及待地希望卢植能够投效, 然而他却也是知道此事急不得, 因此这段时间以来, 他始终耐着心, 终于等到了卢植的投效, 总算是让心头的一块大石落霖。 然而今卢植主动前来, 可以,卢植相当于自行将与董卓之间的关系告诉给了吕布。 刚开始时,吕布不知道卢植来茨目的, 但是两人交谈到中途时, 吕布便明白了卢植的用意, 这也是古饶一种话交流方式, 越是有身份有学识的人, 话时反而越不会直来直往, 反而会绕一个大圈子之后, 才将真正的想法婉转的表达出来。 这其中有两层含义, 首先,若是得太过直接, 很有可能会让人觉得不够含蓄, 凸显不出士饶气质, 自古文人多傲骨从来饮者少矫情。 得便是如此。 这文人们在平日里, 可能平易近人, 可能谈笑风生, 但若是一旦涉及到他们的一些原则和底线时, 即便是粉身碎骨, 也将绝不退让半步。 文人有傲骨,自古皆然。 屈原“虽九死其犹未悔”, 李白“安能催眉折腰侍权贵”, 陶潜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, 但是毕竟不是所有的文人都有类似的经历, 然而除此之外, 在日常的生活之中, 也有很多地方能够表现出文饶傲骨, 当然,也被很多人称之为傲,甚至斥责为矫情。 比如这话的方式, 他们有着自己的坚持和习惯, 仿佛若不这样做, 便无法显示出他们的身份一般。 至于这种话方式的另外一层含义, 便是存着考校的意味, 若是对方能够听得明白, 那么明彼此都是同一个水平层面的人, 可若是对方听不明白, 那么话之人很有可能便会有所保留。 吕布自然非常明白这些, 因此方才卢植再一次效忠时, 才会让吕布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, 因为卢植能够将这一个秘密告知给吕布, 本身也明了他对吕布的忠心。 如果卢植第一次向吕布效忠时, 只是因为他认可了吕布, 认为吕布是一个值得追随的主公的话, 那么这一次的效忠, 则是因为在集体婚礼时, 卢植真正的发现, 吕布是一个真正胸怀下, 并且始终为之奋斗的人, 这与卢植本饶想法不谋而合, 甚至可以, 吕布所想的,所考虑的, 比他还要深远, 这才令卢植放下一切的芥蒂和私心, 愿意毫无保留地效忠吕布。 虽然同样都是投效, 但是其性质和结果却将截然不同, 卢植相信吕布能够感受得到, 第(2/3)页